首页 药材图片正文

黄芩图片

江少光 药材图片 2023-12-21 15:08:23 2 0

黄芩图片目录

黄芩中药图片的功效与作用

黄芩和黄芪有什么区别?

野生黄芪长什么样子的图片

黄芩中药图片的功效与作用

黄芩中药图片的功效与作用

  黄芩中药图片的功效与作用,这种食物是大家所熟知的,它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,平时我们也可以将它泡水喝,了解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对我们有好处,下面是黄芩中药图片的功效与作用。

  黄芩中药图片的功效与作用1   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

   1、解热。

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。

   2、利尿。

作用明显,有效成分主要为黄芩素。

煎剂也有利尿作用。

   3、抗菌。

体外试验黄芩对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、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,有效成分为黄芩。

   4、抗病毒。

黄芩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PR3有抑制作用。

又发现动物(鼠)感染流感后,黄芩可有一定治疗作用。

   5、抗真菌。

体外试验黄芩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(如腹股沟表皮癣菌)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
   6、镇静和降压 。

通过加强皮层抑制过程而镇静,通过轻度扩张血管而降压,其作用已经运动实验和临床观察而证实。

  此外,黄芩能使血糖上升,并有利胆、抑制肠管运动和抗过敏的作用。

   炮制 :切片前用沸水汤10分钟或蒸1小时闷软切片。

生用、酒炒、炒炭。

   性味 :苦寒。

   归经 :入肺、脾、胆、大小肠径。

   功能 :清热燥湿,止血安胎。

   主治 :肺热咳嗽,血热妄行,湿热下痢,胎动不安。

   临床应用:主要为清泻肺火。

  1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(上呼吸道炎、急性支气管炎、肺炎所致的'咳嗽)。

配桑白皮、浙贝母、麦冬等。

  2、用于治疗急性炎症性热病。

在清热方剂内,黄芩广泛应用。

  3、用于治疗湿热下痢。

有里急后重而属菌痢或肠炎者,配白芍,方如黄芩汤,或配葛根、黄连。

  4、用于治疗因有热而致胎动不安。

用黄芩配白术以清热安胎,如当归汤;偏血虚的或与四物汤同服。

  5、用于治疗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植物神经官能症。

属肝阳亢盛,有头痛、目赤、口苦、面红、心烦等症状者,可用黄芩清热降压,有助于消除头痛、失眠等症状,并可降压,即使长期服用也没有什么毒性。

常配菊花等同用,方如黄芩夏菊汤。

  6、治疗小腹绞痛而属热痛者,配川厚朴、黄连。

  此外,在治疗由湿热所致的便血、血淋(尿血)时,在去湿清热的方剂内,可加入黄芩。

   使用注意 :1、一般用嫩黄芩较多。

嫩黄芩与枯芩(片芩)功效大同小异。

一般治热痢,清内热多用嫩黄芩;泻肺热,清肌表之热可用枯芩。

  2、小儿平日脾胃较弱者,服苦寒之黄芩要防其对胃肠刺激过甚,可酌量配党参同服。

   用量 :6~15g。

二岁以下小儿可用1.5g至4.5g。

   处方举例 :1、黄芩汤(《伤寒论》):黄芩9g,白芍6g,甘草6g,大枣5枚,水煎服。

  2、当归汤(《金匮要略》):黄芩6g,当归9g,白芍6g,白术9g,川芎1.5g,水煎服。

  3、黄芩夏菊汤:黄芩9g,夏枯草15g,菊花9g,水煎服。

   注 :

  1、以河北承德,内蒙古昭盟产品根条坚实,色黄,较光滑,习称“热河黄芩”质量最佳。

山东产品称“东芩”根细长而坚实,呈黄绿色,江浙地区认为质佳。

  2、黄芩由于生长年限不同,性状大小不一,商品分为四个等级:

  (1)大枝芩:体形粗大,空心多。

  (2)枝芩:体型较小,空心少。

  (3)尖芩:体型细小及折断的尾部。

  (4)瓣芩:破碎的片块。

  3、成分:含黄芩甙及黄芩素。

  4、实验证明:黄芩遇冷水变绿的原因,是由于黄芩中含有的酶,在一定的湿度和湿度下,可以酶解黄芩中两种甙,即黄芩甙和汉黄芩甙,产生葡萄糖醛酸与两种甙元,即黄芩素与汉黄芩素。

而其中的黄芩素,是一种邻位的三羟基黄酮,本身不稳定,容易氧化而变绿。

因冷浸后降低了有效成份。

影响疗效。

  5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所产的黄芩,其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西南黄芩的根。

商品性状较弯曲,常有分歧。

断面黄绿色明显,仅在当地习销。

  黄芩中药图片的功效与作用2   《药对》:黄芩,得厚朴、黄连止腹痛:得五味子、牡蒙、牡蛎令人有子;得黄芪、白蔹、赤小豆疗鼠瘘。

  《本草图经》: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,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,以其主诸热,利小肠故也。

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,有葛根黄芩黄连汤;及主妊娠安胎散,亦多用黄芩。

  《医学启源》:黄芩,治肺中湿热,疗上热目中肿赤,瘀血垄盛,必用之药。

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,补膀胱之寒水不足,乃滋其化源。

  《本经》:主诸热黄疸,肠僻,泄利,逐水,下血闭,(治)恶疮,疽蚀,火疡。

  《别录》:疗痰热,胃中热,小腹绞痛,消谷,利小肠,女子血闭,淋露下血,小儿腹痛。

  《滇南本草》:上行泻肺火,下行泻膀胱火,(治)男子五淋,女子暴崩,调经清热,胎有火热不安,清胎热,除六经实火实热。

  《纲目》:治风热湿热头疼,奔豚热痛,火咳,肺痿喉,诸失血。

  《本草正》:枯者清上焦之火,消痰利气,定喘嗽,止失血,退往来寒热,风热湿热,头痛,解瘟疫,清咽,疗肺痿肺痈,乳痈发背,尤法肌表之热,故治斑疹、鼠瘘,疮疡、赤眼;实者凉下焦之热,能除赤痢,热蓄膀胱,五淋涩痛,大肠闭结,便血、漏血。

黄芩和黄芪有什么区别?

黄芩和黄芪的区别比较大,功效不同、形态不同、成分不同、别称产地不同、应用人群不同。

黄芪:根呈圆柱形,长30-90厘米,直径0.7-3.5厘米,表面呈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,外皮剥落后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,气微,味微甜,有豆腥味。

黄芩:根呈圆锥形,长8-25厘米,直径1-3厘米,表面呈棕黄色或深黄色,表皮粗糙,有不规则的网纹,下部有顺纹和细皱,味苦,性寒。

所以黄芩和黄芪功效不同、形态不同、成分不同、别称产地不同、应用人群不同。

1、功效不同,黄芩具有止血安胎、清热解毒的功效,主治温热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咳嗽、肺炎等,也可治疗胎动不安、高血压、痈肿疖疮等症。

而黄芪主要为补气升阳、利水消肿的功效,主治气虚体乏、食欲减少、腹痛腹泻、盗汗等症。

2、形态不同,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,它的根茎为肉质肥厚根,也是入药部分,叶片坚硬纸质,呈披针形,花序在茎或枝上顶生,花色是紫红色或蓝色。

而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,叶片呈羽状复叶随着,有十几片以上的小叶丛生,花序较密,多十几或二十几朵丛生,这点和黄芩有明显的区别。

3、成分不同,黄芩主要含有黄芩素、黄芩黄芩甙、汉黄芩素、汉黄芩甙等成分,性味苦寒,是清热败火的药材。

而黄芪主要含有苷类、多糖、黄酮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成分,性微温,是补气养元的药材。

从以上成分即可看出,它们而且药性不同,功效与作用区别极大。

4、别称产地不同,黄芩别称山茶根、土金茶根等,产于黑龙江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山东、四川等地。

黄芪别称棉芪、黄耆、独椹、蜀脂、百本、百药棉等,产于我国华北、西北及东北。

5、应用人群不同,黄芩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,适宜湿热的人群,所以适宜痈肿疮毒患者,血热出血患者以及胎动不安的孕妇使用。

而黄芪主要功效是补气升养,适宜脾气虚弱,面色苍白或黄萎;中汽下陷导致脱肛,子宫下垂、慢性风湿性的关节炎人群。

野生黄芪长什么样子的图片

野生黄芪长的样子主根长而粗壮,条较顺直,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12~18对,小叶片下面被柔毛,总状花序腋生,花冠黄色至淡黄色,荚果膨胀,无毛。

黄芪为多年生草本,高五十到一百公分左右,茎干直立,上部经常分叉,有细棱,生有白色的柔毛,主根粗而且比较的长,木质,直径一到三公分左右,表面是灰白色,并且有侧根。

野生黄芩形状相对比较均匀,其外形也是上粗下细,多余的分支非常的少,表面是呈灰黄色,与其心相比更是接近于白色,横切的表面有很多不规则的皱纹,以及比较多的皮孔,质地比较坚硬,韧性好。

黄芪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

黄芪是豆科、黄芪属植物。

生长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,喜日照、凉爽气候,耐旱,不耐涝。

有较强的耐寒能力,多生长在山坡中、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、灌丛、林间草地、疏林下及草甸等处。

黄芪地上部不耐寒,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,冬季地上部枯死,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,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,平均气温约8℃时满足黄芪播种的温度要求。

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。

多采用春播,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,5月上旬出苗,播种时在整好的畦垄上按行距45-60厘米耧一浅沟,沟宽8-10厘米,施入三元素复合肥(氮、磷、钾各15%)10千克作种肥,覆土5厘米,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,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然后覆1.8-2.4厘米厚的土,脚踩1遍或镇压1次即可。

每亩用种量为1.5-2.5千克。

以上内容参考
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最新留言